无忧化学_中考化学_年高考化学_九年级化学__初三化学_历年中考高考试题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2015年-1901年)历届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及贡献

2015-10-11 13:23分类: 知识杂谈 阅读:

      2015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加拿大物理学家阿瑟·麦克唐纳和日本物理学家梶田隆章,以表彰他们通过中微子振荡发现中微子有质量这一研究。
    2014年 日本名古屋大学的赤崎勇,天野浩以及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中村修二,以表彰他们在发明一种新型高效节能光源方面的贡献,即蓝色发光二极管(LED)。
    2013年 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因希格斯玻色子的理论预言获奖。 
    2012年 法国科学家沙吉·哈罗彻与美国科学家大卫·温兰德。突破性的试验方法使得测量和操纵单个量子系统成为可能”。
    2011年 萨尔·波尔马特、 布莱恩·施密特 亚当·里斯 美国 美国/澳大利亚 美国 通过观测遥远超新星发现宇宙的加速膨胀。
    2010年 盖姆与诺沃肖洛夫(英国)二维空间材料石墨烯的突破性实验。
    2009年 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高锟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博伊尔和史密斯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
    2008年美国籍日裔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获得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发现了亚原子物理学中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的南部阳一郎,小林诚和益川敏英将发现有关对称性破缺的起源。
    2007年 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因发现“巨磁电阻”效应。
    2006年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
    2005年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罗伊·格劳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约翰·霍尔和德国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物理学教授特奥多尔·亨施
     美国科学家约翰·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亨施之所以获奖,是因为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了贡献。另一名美国科学家罗伊·格劳伯因为“     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而获奖。
    2004年 美国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  表彰他们对强相互作用中夸克渐近自由的开创性发现。
    2003年拥有俄罗斯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
     俄罗斯科学家维塔利·金茨堡以及
     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安东尼·莱格特
     由于在超导和超流体理论研究领域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而分享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2年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Masatoshi Koshiba)和美国科学家里卡多-贾科尼。
    2001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埃里克·康奈尔(Eric A.Cornell)教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沃尔夫冈·克特勒(Wolfgang Ketterle )教授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卡尔·维曼(Carl E. Wieman)教授
     他们的主要研究工作为原子物理领域中的"稀薄碱性原子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冷凝态的研究"和"对冷凝物的早期基础研究工作"。
    2000年 若尔斯阿尔费罗夫 俄罗斯圣彼得堡约飞物理技术学院、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赫伯特克勒默和德州仪器公司的杰克S基尔比
     半导体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他们的工作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特别是他们发明的快速晶体管、激光二极管和集成电路(芯片)。
    1999年 H.霍夫特 荷兰 证明组成宇宙的粒子运动方面的开拓性研究  马丁努斯-韦尔特曼 荷兰。
   1998年 劳克林、斯特默、崔琦 美国 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 。
   1997年朱棣文 美国 激光冷却和陷俘原子 K.塔诺季 法国 菲利浦斯 美国。
   1996年戴维.李 美国 发现氦-3中的超流动性 奥谢罗夫 美国 R.C.里查森 美国。
   1995年 M.L.珀尔 美国 珀尔及其合作者发现了τ轻子 雷恩斯与C.考温首次成功地观察到电子反中微子他们在轻子研究方面的先驱性工作,为建立轻子-夸克层次上    的物质结构图像作出了重大贡献 F.雷恩斯 美国。
    1994年 C.沙尔 美国 发展中子散射技术 B.布罗克豪斯 加拿大。
   1993年 J.泰勒 美国 发现一对脉冲星,质量为两个太阳的质量,而直径仅10-30km,故引力场极强,为引力波的存在提供了间接证据 L.赫尔斯 美国。
    1992年 J.夏帕克 法国 对粒子探测器特别是多丝正比室的发明和发展。
    1991年 P.G.德燃纳 法国 液晶基础研究。#p#分页标题#e#
    1990年 J.杰罗姆 美国 发现夸克存在的第一个实验证明 H.肯德尔 美国 R.泰勒 加拿大。
    1989年 N.F.拉姆齐 美国 发明原子铯钟及提出氢微波激射技术 W.保罗 德国 创造捕集原子的方法以达到能极其精确地研究一个电子或离子 H.G.德梅尔特 美国。
    1988年 L.M.莱德曼 美国 从事中微子波束工作及通过发现μ介子中微子从而对轻粒子对称结构进行论证 M.施瓦茨 美国 J.斯坦伯格 英国。
    1987年 J.G.柏诺兹 美国 发现新的超导材料 K.A.穆勒 美国。
    1986年 E.鲁斯卡 德国 电子物理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设计出世界上第1架电子显微镜 G.宾尼 瑞士 设计出扫描式隧道效应显微镜 H.罗雷尔 瑞士。
    1985年 K.V.克利青 德国 量子霍耳效应。
    1984年 C.鲁比亚 意大利 由于他们的努力导致了中间玻色子的发现 S.范德梅尔 荷兰。
    1983年 S.钱德拉塞卡尔 美国 恒星结构和演化方面的理论研究 W.福勒 美国 宇宙间化学元素形成方面的核反应的理论研究和实验。
    1982年 K.威尔孙 美国 关于相变的临界现象。
    1981年 N.布洛姆伯根 美国 激光光谱学与非线性光学的研究 A.L.肖洛 美国 K.M.瑟巴 瑞典 高分辨电子能谱的研究。
    1980年 J.W.克罗宁 美国 CP不对称性的发现 V.L.菲奇 美国。
    1979年 S.L.格拉肖 美国 建立弱电统一理论,特别是预言弱电流的存在 S.温伯格 美国 A.L.萨拉姆 巴基斯坦。
    1978年 A.A.彭齐亚斯 美国 3K宇宙微波背景的发现 R.W.威尔孙 美国 P.L.卡皮查 前苏联 建成液化氮的新装置,证实氮亚超流低温物理学。
    1977年 P.W.安德孙 美国对晶态与非晶态固体的电子结构作了基本的理论研究,提出“固态”物理理论。
   J.H.范弗莱克 美国 对磁性与不规则系统的电子结构作了基本研究 N.F.莫特 英国。
    1976年 B.里克特 美国 分别独立地发现了新粒子J/Ψ,其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三倍,寿命比共振态的寿命长上万倍 丁肇中 美国。
    1975年 A.N.玻尔 丹麦发现原子核中集体运动与粒子运动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原子核结构理论。
   B.R.莫特尔孙 丹麦 原子核内部结构的研究工作。
   L.J.雷恩瓦特 美国。
    1974年 M.赖尔 英国研究射电天文学,尤其是孔径综合技术方面的创造与发展
   A.赫威期 英国 射电天文学方面的先驱性研究,在发现脉冲星方面起决定性角色。
    1973年 B.D.约瑟夫森 英国关于固体中隧道现象的发现,从理论上预言了超导电流能够通过隧道阻挡层(即约瑟夫森效应)。
     江崎岭于奈日本 从实验上发现半导体中的隧道效应。
   I.迦埃弗 美国 从实验上发现超导体中的隧道效应。
    1972年 J.巴丁 美国 提出所谓BCS理论的超导性理论 L.N.库珀 美国 J.R.斯莱弗 美国。
    1971年 D.加波 英国 全息摄影术的发明及发展。
    1970年 H.O.G.阿尔文 瑞典磁流体力学的基础研究和发现并在等离子体物理中找到广泛应用。
   L.E.F.尼尔 法国 反铁磁性和铁氧体磁性的基本研究和发现,这在固体物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1969年 M.盖尔曼 美国 关于基本粒子的分类和相互作用的发现,提出“夸克”粒子理论。
    1968年 L.W.阿尔瓦雷斯 美国 对基本粒子物理学的决定性的贡献,特别是通过发展氢气泡室和数据分析技术而发现许多共振态。
    1967年 H.A.贝特 美国 恒星能量的产生方面的理论。
    1966年 A.卡斯特莱 法国 发现并发展光学方法以研究原子的能级的贡献。
    1965年 R.P.费曼 美国 量子电动力学的研究,包括对基本粒子物理学的意义深远的结果 J.S.施温格 美国 朝永振一郎 日本。
    1964年 C.H.汤斯 美国在量子电子学领域中的基础研究导致了根据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的原理构成振荡器和放大器。
   N.G.巴索夫 前苏联 用于产生激光光束的振荡器和放大器的研究工作。
   A.M.普洛霍罗夫 前苏联 在量子电子学中的研究工作导致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的制作。
    1963年 E.P.维格纳 美国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发现和应用对称性基本原理方面的贡献。
     M.G.迈耶 美国 发现原子核结构壳层模型理论,成功地解释原子核的长周期和其它幻数性质的问题 J.H.D.詹森 德国。
    1962年 L.D.朗道 前苏联 研究凝聚态物质的理论,特别是液氦的研究。
    1961年 R.霍夫斯塔特 美国 由高能电子散射研究原子核的结构 R.L.穆斯堡 德国 研究r射线的无反冲共振吸收和发现穆斯堡效应。
    1960年 D.A.格拉塞尔 美国 发明气泡室。
    1959年 E.萨克雷 美国 发现反质子 O.张伯伦 美国。
    1958年 P.A.切连柯夫 前苏联 发现并解释切连柯夫效应(高速带电粒子在透明物质中传递时放出蓝光的现象) I.M.弗兰克 前苏联 I.Y.塔姆 前苏联。
    1957年 李政道 美国 否定弱相互作用下宇称守恒定律,使基本粒子研究获重大发现 杨振宁 美国。
    1956年 W.肖克莱 美国 研究半导体并发明晶体管 W.H.布拉顿 美国 J.巴丁 美国。
    1955年 P.库什 美国 精密测定电子磁矩 W.E.拉姆 美国 发现氢光谱的精细结构。
    1954年 M.玻恩 德国 对量子力学的基础研究,特别是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W.W.G.玻特 德国 符合法的提出及分析宇宙辐射。
    1953年 F.塞尔尼克 荷兰 论证相衬法,特别是研制相差显微镜。
    1952年 E.M.珀塞尔 美国 核磁精密测量新方法的发展及有关的发现 F.布洛赫 美国。
    1951年 J.D.科克罗夫特 英国 首先利用人工所加速的粒子开展原子核 E.T.S.瓦尔顿 爱尔兰 蜕变的研究。
    1950年C.F.鲍威尔 英国 研究核过程的摄影法并发现介子。
    1949年汤川秀树 日本 用数学方法预见介子的存在。
    1948年 P.M.S.布莱克特 英国 改进威尔孙云雾室及在核物理和宇宙线方面的发现。
    1947年 E.V.阿普顿 英国 发现电离层中反射无线电波的阿普顿层。
    1946年 P.W.布里奇曼 美国 研制高压装置并创立了高压物理。
    1945年 W.泡利 奥地利 发现泡利不相容原理。
    1944年 I.I.拉比 美国 用共振方法测量原子核的磁性。
    1943年 O.斯特恩 美国 测定质子磁矩。
    1942年—1940年 未颁奖。#p#分页标题#e#
    1939年 F.O.劳伦斯 美国 研制回旋加速器以及利用它所取得的成果,特别是有关人工放射性元素的研究。
    1938年 E.费米 意大利 发现新放射性元素和慢中子引起的核反应。
    1937年 J.P.汤姆孙 英国 通过实验发现受电子照射的晶体中的干涉现象 C.J.戴维孙 美国 通过实验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作用。
    1936年 V.F赫斯 奥地利 发现宇宙射线 C.D.安德森 美国 发现正电子。
    1935年 J.查德威克 英国 发现中子。
    1934年未颁奖。
    1933年 E.薛定谔 奥地利 量子力学的广泛发展 P.A.M.狄立克 英国 量子力学的广泛发展,并预言正电子的存在。
    1932年 W.海森堡 德国 创立量子力学,并导致氢的同素异形的发现。
    1931年 未颁奖。
    1930年 C.V.拉曼 印度 研究光的散射并发现拉曼效应。
    1929年 L.V.德布罗意 法国 电子波动性的理论研究。
    1928年 O.W.里查孙 英国 热离子现象的研究,并发现里查孙定律。
    1927年 A.H.康普顿 美国 发现康普顿效应 C.T.R.威尔孙 英国 发明用云雾室观察带电粒子,使带电粒子的轨迹变为可见。
    1926年 J.B.佩林 法国 研究物质分裂结构,并发现沉积作用的平衡。
    1925年 J.弗兰克 德国 发现电子撞击原子时出现的规律性 G.L.赫兹 德国。
    1924年 K.M.G.西格班 瑞典 伦琴射线光谱学方面的发现和研究。
    1923年 R.A.密立根 美国 研究元电荷和光电效应,通过油滴实验证明电荷有最小单位。
    1922年 N.玻尔 丹麦 研究原子结构和原子辐射,提出他的原子结构模型。
    1921年 A.爱因斯坦 德国 对现物理方面的贡献,特别是阐明光电效应的定律。
    1920年 C.E.吉洛姆 法国 发现镍钢合金的反常性以及在精密仪器中的应用。
    1919年 J.斯塔克 德国 发现阴极射线中的多普勒效应和原子光谱线在电场中的分裂。
    1918年 M.V.普朗克 德国 研究辐射的量子理论,发现基本量子,提出能量量子化的假设,解释了电磁辐射的经验定律。
    1917 C.G.巴克拉 英国 发现标识元素的次级伦琴辐射。
    1916年 未颁奖。
    1915年 W.H.布拉格 英国 用伦琴射线分析晶体结构 W.L.布拉格 英国。
    1914年 M.V.劳厄 德国 发现伦琴射线通过晶体时的衍射,既用于决定X射线的波长又证明了晶体的原子点阵结构。
    1913年 H.K.昂尼斯 荷兰 在低温下研究物质的性质并制成液态氦。
    1912年 N.G.达伦 瑞典 发明点燃航标灯和浮标灯的瓦斯自动调节器。
    1911年 W.维恩 德国 热辐射定律的导出和研究。
    1910年 J.D.范德瓦耳斯 荷兰 对气体和液体状态方程的研究。
    1909年 G.马可尼 意大利 发明无线电极及其对发展无线电通讯的贡献 C.F.布劳恩 德国。
    1908年 G.里普曼 法国 发明应用干涉现象的天然彩色摄影技术。
    1907年 A.A迈克耳孙 美国 创造精密的光学仪器和用以进行光谱学度量学的研究,并精确测出光速。
    1906年 J.J汤姆孙 英国 通过气体电传导性的研究,测出电子的电荷与质量的比值。
    1905年 P.勒钠德 德国 阴极射线的研究。
    1904年 L.瑞利 英国 在气体密度的研究中发现氩。
    1903年 H.A.贝克勒尔 法国 发现天然铀元素的放射性.P.居里 法国 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发现放射性元素钋与镭并发现钍也有放射性 M.S.居里 法国。
    1902年 H.A.洛伦兹 荷兰 塞曼效应的发现和研究 P.塞曼 荷兰。
    1901 W.C.伦琴 德国 发现伦琴射线(X射线)。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及理由(2014年-1901年)

下一篇:(2015年-1901年)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理由

相关推荐

点我点我

推荐阅读

喜欢点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