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主页 |手机客户端
九年级化学_初三化学_无忧化学_欢迎你!
您当前位置:主页 > 知识之窗 > 知识杂谈 > (2015年-1901年)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理由

(2015年-1901年)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理由

2015-10-11 字号:[ ] 编辑:56hx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2015年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2014年 拥有美英两国国籍的科学家约翰·奥基夫(John O Keefe)、挪威科学家梅-布莉特·莫泽(May Britt Moser)和丈夫爱德华·莫泽(Edvard Moser)分享了2014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他们获奖的研究是“发现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值得一提的是,后两人成为第五对被授予诺贝尔奖的夫妇。
2013年    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揭晓,获奖者为三人,他们分别是: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罗斯曼和兰迪.舒克曼、德国科学家托马斯-C.苏德霍夫因,他们的研究成果是细胞运输系统的膜融合。
2012 年   John Bertrand Gurdon 约翰•伯特兰•格登爵士(英国人)、Shinya Yamanaka 山中伸弥(日本人),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
2011年    Bruce A. Beutler布鲁斯•博伊特勒(美国人)、Jules A Hoffmann 朱尔斯•霍夫曼(法国人)和Ralph M.Steinman 拉尔夫•斯坦曼(加拿大人)以免疫系统研究赢得2011年度诺贝尔医学奖。本年度3名获奖者“发现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我们大家对免疫系统的理解”。 以3人所获研究成果为基础,新型疫苗着眼于以新颖手段治疗癌症,获称“治疗性疫苗”,旨在调动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发起“攻击”。 博伊特勒和霍夫曼所作贡献,是认定免疫系统中的“受体蛋白”,可确认微生物侵袭并激活先天免疫功能,构成人体免疫反应的第一步。斯坦曼所作贡献,是发现免疫系统中的“枝状细胞”及其在适应性免疫反应、即以自身调控方式适应并清除体内微生物过程中的作用,构成免疫反应的后续步骤。依照评审委员会的解释,科学界所理解的人体免疫反应,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类;而人体免疫系统中受体蛋白和枝状细胞的作用,分别对应于先天和后天,相当于两道“防线”。三名科学家没有在一起共事,而依相关论文发表先后,斯坦曼最先,1973年;霍夫曼其次,1996年;博伊特勒最后,1998年。
2010年  Robert Edwards 罗伯特•爱德华兹(英国人),他因发展体外授精疗法在人类试管授精(IVF)疗法上的卓越贡献获奖,他的贡献使治疗不育症成为可能,包括全球超过10%的夫妇在内的人类因此获益匪浅。早在1950年,爱德华兹就认为IVF可以有助不育症的治疗,通过系统的研究工作,他发现了人类受精的重要原理,并成功实现人类卵细胞在试管(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细胞培养皿)中受精。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的诞生,就是对爱德华兹的不懈努力的最好表彰。在接下来的几年内,爱德华兹和他的同事将IVF进行改良,并将其与世界分享。到目前为止,因为IVF而得以出生的人大约有四百万,他们中的许多人现已成年,甚至有的已为人父母了。在罗伯特•爱德华兹的引领下,对IVF疗法的研究获得了许多重要发现,一门新医学领域也由此诞生。他的贡献代表着现代医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2009年   Elizabeth H.Blackburn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美国人)、Carol W.Greider 卡罗尔-格雷德(美国人)、Jack W.Szostak 杰克-绍斯塔克(美国人)。携带基因信息的DNA线状长分子挤压形成染色体,端粒就像一顶高帽子置于染色体头上。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杰克•绍斯塔克发现端粒的一种独特DNA序列能保护染色体免于退化。卡萝尔•格雷德和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确定了端粒酶,端粒酶是形成端粒DNA的成分。这些发现解释了染色体的末端是如何受到端粒的保护的,而且端粒是由端粒酶形成的。
2008年    FrancoiseBarre-Sinoussi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法国人)、吕克-蒙塔尼(法国人)、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德国人)。德国科学家因发现人乳头淋瘤病毒引发子宫颈癌获此殊荣,两名法国科学家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此殊荣。
2007年   Mario Capecchi 马里奥-卡佩奇(美国人)和OliverSmithies 奥利弗-史密西斯(美国人)、Sir Martin John Evans马丁•约翰•埃文斯爵士(英国人).因为“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而获得这一殊荣的。这些发现导致了一种通常被人们称为“基因打靶”的强大技术。这一国际小组通过利用胚胎干细胞在老鼠身上引入特定基因修饰。
2006年   AndrewFire 安德鲁•法尔(美国人)和CraigC.Mello 克雷格•梅洛(美国人)。他们发现了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RNA干扰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法。
2005年   J. Robin Warren 罗宾•沃伦(澳大利亚人)和Barry J. Marshall 巴里•马歇尔(澳大利亚人)。发现了导致人类罹患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幽门螺杆菌,从此推翻了胃溃疡等疾病是由于精神紧张所致的传统观念。
2004年   Richard Axel 理查德•阿克塞尔(美国人)和Linda B. Buck 琳达•巴克(美国人)发现了包括约1000种不同基因的一个基因大家族,以及这些基因对应着的相同数目的气味受体种类,从分子层面到细胞组织层面清 楚地阐明了嗅觉系统的工作原理。
2003年    Paul Lauterbur 保罗•劳特布尔(美国人)和Sir Peter Mansfield 彼得•曼斯菲尔德(英国人),在如何用核磁共振技术拍摄不同结构的图像上获得了关键性发现。
2002年    Sydney Brenner悉尼•布雷内(英国人)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律          H.Robert Horvits罗伯特•霍维茨(美国人)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律John E.Sulston约翰•苏尔斯顿(英国人)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律
2001年  Leland H.Hartwell哈特韦尔(美国人)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R.Timothy(tim)Hunt亨特(英国人)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Paul M.Nurse纳斯(英国人)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 。
2000年    Arvid Carlsson卡尔松(瑞典人)发现神经细胞间特殊的信号转导形式 ;Paul Greengard格林加德(美国人)发现神经细胞间特殊的信号转导形式; Eric kandel坎德尔(美国人)发现神经细胞间特殊的信号转导形式。
1999年    Gunter Blobel布洛贝尔(德裔美国人)发现了蛋白质内控制蛋白质在细胞内传输和定位的信号。
1998年    Robert Furchgott弗奇戈特(美国人)发现一氧化氮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信使作用;Louis Jignarro伊格纳罗(美国人)发现一氧化氮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信使作用;Ferid Murad穆拉德(美国人)发现一氧化氮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信使作用。
若有疑问,不妨搜索一下:
转载或变相转载,请注明出处:无忧化学(www.56hx.cn)谢谢!!
0
 

知识杂谈